□陈彦霏
近日,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招生简章中写明,将面向本科生开设如动车组检修技术这类专科课程,计划招生135人,引起社会热议,舆论场中蹦出“本升专”的调侃,很多人不解,一纸鲜亮的本科毕业证为何选择了“向下兼容”之路?
这表面看似是令人惊讶的“学历倒退”,何尝不也是一次教育供需结构的理性回响?它宣告着职业教育正勇敢挣脱那条僵硬冰冷的“唯学历”单行道。
学历与技能的“爱情长跑”,有时需经历曲折的磨合。国家统计局一组数据展现真实图景:一项包括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,约44%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,很多企业反映,一线的普工难招,高技能人才难招,技术工人难招。企业不是不愿雇佣大学毕业生,而当许多本科生怀着“天之骄子”般的期望求职时,人才市场对“能迅速上手的实践者”的需求同理论教育培养“脱节”的现实便如两道平行铁轨——各奔东西,让用人单位难觅所需,让不少青年徒呼奈何。“让一辆奔驰车专门跑去拉土豆”,这般配置失衡,最终结果是既“跑不快”又“拉不多” 双方都徒增压力。
当下的人才供需瓶颈,倒逼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不认真反思,奋力转向。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等系列政策便正是有力的催化剂与指向牌,职业教育作为另一种重要路径的定位日益清晰,战略地位日益巩固。当“唯学历”的壁垒逐渐被破除,从本科走向专科这条看似向下,实际上拓宽发展通途的道路被悄然打通,又何尝不是一种柳暗花明?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教育质量越来越获得广泛认可——对青年而言,学历本就不该是攀爬的唯一阶梯,能力阶梯同样值得向上攀登。
当高技能岗位虚位以待、本科毕业生选择职校打磨技能之际,学历的所谓“降格”,实为一种理性“复位”。这不仅是对“唯学历”这一旧模式的勇敢跳脱,更是对个人理想更自由、更多元之追求的真实描摹,让广大青年从学历包裹中探出身来,“用脚投票”去追寻真正职业价值之路。
每一颗螺丝钉未必都要镀金,但每一颗都不可或缺,都需要坚实可靠。当社会在“学历高塔”的尖顶上膨胀时,“本升专”这一静水流深的理性轨迹,却恰恰为高塔注入了坚实基础。学历与技能、本科教育与职业能力,在时代的长跑中不应相互排斥,而应如“比翼双飞鸟”,不断交织融合——共同服务于一个更具韧性与活力的社会有机体。
南京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